中国书画鉴定的常用方法
有目鉴和考证。
目鉴,就是鉴定者用眼睛,
通过笔墨的个性特点
凭经验去分析作品。
考证,就是鉴定者通过作品内容,
用文献知识去辨析和验证。
在实际的鉴定过程中,
两者是相辅相成,综合运用。
书论、画论是
考证运用比较多的文献资料之一,
也是学习鉴定的必读物。
书画鉴定的要点
书论、画论中的有些论述是书画鉴定的要点
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往往这些要点会成为鉴定的主要因素
吴昌硕(1844—1927)临石鼓文
余绍宋
《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有14条为鉴定书法的要点。
兹录几则如下:
“思翁行押尤得力《争坐位帖》,故用笔圆劲,视元人几欲超乘而上。此跋其加意所书,精采溢发,直与鲁公相质于千载之上,不惟来学可资为津逮也。(清何焯《义门题跋》)”;
“成亲王初学赵吴兴,不失尺寸,所刻《诒晋斋》可按也。晚学欧阳,以得《化度寺》原石本于吴荷屋也。”(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而在《中国古代画论类编》有32条为鉴定绘画的要点。
如,“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明沈颢 《画尘·落款》)”;
“古画多赝本,良贾亦能辨之。视其绢色、墨迹。图书之新旧,宋绢极细,明绢则粗。宋元人画多不用纸,董华亭晚年常用绫,皆其闺房内所求,今亦有赝本。至于赏鉴之家,以笔墨气韵为主。古画重装,亦有失神者,而其骨力自在。至六法未谙,用笔破败者,则尤其易见者也”(清朝邹一桂《小山画谱·赏识》);
“江南周文矩士女面一如昉(周昉),衣纹作战笔,此盖布纹也。惟以此为别。昉(周昉)笔秀润匀细。”(宋朝米芾《画史》)
从以上可见,博闻强记,多研读书论、画论对书画鉴定有直接作用。
研读前人书画鉴定经验
历代书论、画论的编撰者都是艺术创作者或鉴赏家
研读前人的书画鉴定经验有利于书画鉴定
张大千(1899—1983) 气象万千
丁辅之
宋朝的艺术大家、鉴赏大家米芾写的《书史》、《画史》,“清四王”的山水大家王原祁,写的《雨窗漫笔》总计10则,其中1则为自序,计1247字,从绘画技巧到绘画鉴赏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详实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比较重要作用。
近代余绍宋曾说:“此(指《雨窗漫笔》)寥寥九条颇多精义,固学画者所当亟读者也”。
近代俞剑华说:“此编全书虽无组织,各节尚有变化,且原祁以后之论画者多受其影响。”
两位艺术史家都对其作出了比较高的评价,可见王原祁《雨窗漫笔》的重要。
再如,20世纪着名的书画鉴定大家王季迁的鉴赏实践思想即来自于王原祁《雨窗漫笔》。【美】杨凯琳编着的《王季迁读画笔记》多次提到王原祁的影响,“王原祁的《雨窗漫笔》对王季迁看画和画画影响最大。”“王原祁的画论也影响王季迁的鉴赏和买画的偏爱。”
学习书论、画论的意义
书论和画论有利于理解中国书画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会利于正确辨别书画真伪和鉴赏书画的高下
黄宾虹(1865—1955) 翠微深处
我们常说,学习文史类的人比较容易学习鉴定,从实际情况来说,鉴定就是对文史知识的检验。
因为画上题跋、诗词、纪年、款识、建筑、服饰等都是需要对文史知识的了解或者掌握。
如,清朝范玑在《过云楼论画人物》中指出:“画人物须先考历朝冠服、仪仗、器具、制度之不同,见书籍之后先,勿以不经见而裁之,未有者参之,若汉之故事,唐之陈设,不贻笑于有识耶?”
可知,对于绘画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历史是会出错的,而对于鉴定家来说,如果知晓这方面的知识,也就不难辨别这类作品真伪。
书论、画论是艺术作品的文字解读,是艺术史的重要部分,研读其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笔墨真谛。
文字和艺术作品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异同。如,艺术作品中的笔墨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是这个抽象笔墨却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而当我们直接面对作品时,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某艺术家的笔墨特征,可当我们把文献里的书论与画论相互研读时,会豁然开朗。
如,清朝钱泳评王文治书法说:“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如同秋娘薄粉,骨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
从钱评王的语句分析看,似为讥讽王书法的媚,但是我们仔细分析王文治的作品,这个话可看成是鉴定王文治书法的要点方法之一。
书画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辨别过程,
要对书画做出比较可靠的鉴别,
熟悉各大家笔墨,
掌握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
以及材质、装裱、印章等辅助依据,
研读书论、画论等文献资料
亦能帮助审定书画。
365提款注单审核_365bet娱乐平台官网_mobile bt365体育投注要闻
365提款注单审核_365bet娱乐平台官网_mobile bt365体育投注概况
365提款注单审核_365bet娱乐平台官网_mobile bt365体育投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