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是浙江历史文化名茶,始栽于唐兴于宋,在宋代被列为“贡茶”,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曾荣获“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茶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径山镇牢牢抓住余杭区大力发展径山茶的重要历史机遇,推动径山茶高质量发展,现有茶园面积21442亩,年产量3315吨,产值4亿元以上,由径山茶产业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茶品牌价值达27.34亿元。径山镇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方面有一定基础优势和做法成效。
聚焦茶文化赋能,讲好径山“茶故事”
立足于千年禅茶文化,径山镇坚持茶文化的内在挖掘和外在延伸,不断扩大径山茶影响力,促进品牌化提升。
深挖品牌内涵,传播径山禅茶一味。成立“径山文化研究会”,不断挖掘和研究径山禅茶文化,出版相关书籍20余册。着眼禅茶文化整体性保护与全局性发展,潜心摸索径山茶宴展现形式,组建径山茶宴展演队伍,打造茶礼传习项目基地。
优化品牌传播,创新文化宣传推广。持续发挥径山茶“文化金名片”效益,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举办茶圣节、径山祭茶祖、径山茶汤会等系列活动,茶文化宣传获央媒报道累计16次、省级媒体报道23次,茶圣节总体相关内容曝光超1500万次。
激活品牌效应,实现文化价值转换。开发“径灵子”“茶小僧”等茶文化IP,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打造“陆羽泡的茶”茶铺,大力推进径山茶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转换,成功入驻中国茶业品牌馆。
引领茶产业升级,汇聚发展“源动力”
以品质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为抓手,不断提高径山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保持生态底色,品质提升有保障。助力申报大径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改造老茶园4000余亩,实施茶种植、生产、销售全链条标准化管理,推广实行“企业+农户”模式,将50家茶企及155户茶散户全部纳入食品生产追溯系统监管范围。
延伸产业链条,三产融合有成效。开发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等主题游线路8条,“径山茶溯源之旅”入选“春季踏青到茶园”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实现茶、文、旅有机融合。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展示“制茶、品茶”技艺,为径山茶销售打通“直播之路”。
出台专项政策,产业发展有助力。发布径山镇“共同富裕25条”,对建设标准化茶园、实施茶园经营规模化、做强龙头农企、鼓励开设径山茶专卖店和扶持开展电商创业等内容给予配套补助和奖励,增强茶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茶科技驱动,激活转型“强引擎”
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实现茶园数字化、规模化提升。
创新驱动,加快数字化应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唯一5G数字茶园,通过运用区块链、NB-loT等技术实现基地茶园溯源查证、过程追踪、风险预警和客户体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争实现径山茶标准化种植、精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
研发驱动,推动规模化生产。改良南宋抹茶工艺,实现年产量600余吨,形成径山绿茶、红茶、抹茶三茶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延长产业链,扩大茶产业规模,鼓励开发奶茶、冷泡茶、茶小酥、绿茶面膜、茶精油、茶口喷等衍生产品,为径山茶产业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才驱动,实现领头雁带动。培育茶产业新农人,分两批对50家茶企和84名茶农开展培训,茶叶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规范径山茶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等4个炒制步骤,以老带新、熟带生培养一批民间手工炒制能手。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茶土专家”被茶企、合作社或其它社会组织聘用服务茶农,成为茶产业致富带头人。
径山茶历史底蕴深厚,是杭州文化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致富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建议进一步提升径山茶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效应,扩大茶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推动实现“径山茶天下,天下径山茶”发展目标。
01
不断提升茶品牌价值
与重点高校开展校地合作,谋划径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升维,尽快制定全套品牌提升方案。扩大宣传途径,开展以径山茶、茶艺、茶人、茶企等为主题的影视元素植入和各类宣传,增加径山茶曝光度和知名度。
02
推动数字化、品质化发展
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探索茶人、茶企、茶园全覆盖数字化管理,实现径山茶产品全流程全品类追溯。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径山茶品质化、规模化种植,提升种植品质。
03
带动农文旅产业发展
开展茶文创、茶餐品、茶饮料、茶日化品等茶原料、茶产品、茶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建设集培训、体验、销售于一体的茶产业、茶文化体验基地,谋划创办径山茶主题公园,扩大茶主题旅游线路,以茶产业带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365提款注单审核_365bet娱乐平台官网_mobile bt365体育投注要闻
365提款注单审核_365bet娱乐平台官网_mobile bt365体育投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