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天是
        “联动救命”比“严肃查处”更紧要
        发布时间:2022-06-08   杭州日报

        “联动救命”比“严肃查处”更重要、更紧要!

        近日,一家长称在河南大学就读的女儿“突发脑出血因120延误救治去世”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针对此事,6月6日晚23时许,微信公众号“清风郑州”发布了调查和问责情况通报。

        问责结果,和预想的“严肃查处”差不多:

        河南大学学生彭某君的报诊电话,由郑州120调度员张真颖接听,通话时长8分13秒,与网络录音一致;存在的问题有三:对急症患者病情判断有误,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重要事项上报制度执行不力。调度人员主观认为报诊人为年轻大学生、病情不危急,把重点放在反复追问准确地址上、未及时调派救护车,业务不熟练、且言语不当等等,给予张真颖开除处理,其他相关责任人予以政务撤职、记过、警告等处分。

        120急救,人命关天,决不允许出现“专业的事很扯淡,扯淡的事很专业”的状况。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专业的事做得更专业、更到位,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而不是仅仅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近年来,因为种种因素,报诊人、报警人说不清楚具体地址等问题凸显。四川某地120曾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报诊人微弱地“喂”了两声后,电话就断了。调度员连续回拨了20分钟终于接通,但对方只说出了一个小区名,没有具体门牌号,医护人员紧急赶到现场,只能挨家挨户敲门,1个多小时后才找到……

        遇到报诊人意识模糊的求助,急救系统应该采取什么方案?这次通报中也提到:调度员张真颖曾在47分钟内,回拨电话11次,无人接听——显然这是无效操作。通报认定处理复杂问题方法单一,“仅采取回拨电话、添加微信的方式联系病人,未及时与110联动”。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110联动”。

        旁人打120电话通常都能说得清楚地点,但没有“旁人”而只有“自己”、意识与语言都比较模糊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准确定位到报诊人所在位置。真正有效的,唯有建立健全120(医疗急救电话)和110(公安报警电话)、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以及119(消防报警电话)的联动机制,并落实到位,从而通过110联动迅速锁定报诊人准确地址。

        医疗急救“加速度”,很需要将医疗急救、社会救援、公安消防等相关资源融合为一体。许多发达国家其实都是这么做的,实现“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取得了良好效果。120、110(含122)实现信息互通、无缝衔接,尤其是警情病情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更需要警车救护车都能第一时间到达急救现场,合作开展工作。

        实现“联动救命”,需要做到: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统一接报,分级联动,分工协作,共同处置,执行到位。从这次通报看,郑州其实是有120、110联动机制的,但显然机制不健全、应用不畅通,调度员无意识、不专业,是时候该健全完善、化虚为实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编辑:吴阳杰

        365提款注单审核_365bet娱乐平台官网_mobile bt365体育投注概况